2015-02-13 10:46:47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1版
這些保健品其實就是安慰劑。什麼是安慰劑呢?現代醫學要認定一種新藥的療效,要求做有對照的臨床試驗,把患同一種病的病人隨機地分成兩組,一組服用要試驗的新藥,另一組服用與新藥外觀相同、但不含有效成分隻含輔料的假藥,但是“欺騙”病人那是真藥,這就是安慰劑。對許多疾病來說,服用安慰劑的病人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也有一部分病情會好轉甚至痊愈。隻有當服用新藥的那一組病人好轉的比例明顯高於服用安慰劑的,才能證明新藥的確是有療效的。
吃安慰劑的病人如果以為自己吃的是真藥,病情也會好轉,這叫作安慰劑效應。對保健品來說,安慰劑效應會更明顯,因為吃保健品的人本來就大多是沒病找病的健康人,對保健品效果的評價更為主觀。在賣這些保健品的美國網站,可以看到很多消費者的正麵評價,紛紛作證這些保健品如何有效、管用。這裏麵有些也許是托兒,更多的則是真正的消費者,他們吃了不含任何有效成分的保健品也覺得有效、管用,這就是安慰劑效應。所以在現代醫學看來,個案是證明不了療效的,消費者、患者的證詞更不足為憑。要證明一種藥物、保健品是否真正有效果,必須通過有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
即便保健品含有其標識的有效成分,也不能說明它就真的管用。目前並沒有哪種草藥類保健品被嚴格的臨床試驗證明了的確有效果——如果證明了,在美國就會獲得食品藥品管理局的批準成為藥物了,之所以作為保健品而不是藥物來賣,就是因為還沒有被證明了的確有效。按照美國的法律,藥物上市前必須證明有效性和安全性,保健品則不必證明,其實也就是讓消費者吃個心理安慰。但是保健品並不是純粹的安慰劑。作為安慰劑不能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成分,而保健品雖然一般來說不含有明顯的毒性(否則會被下架),但不等於就沒有毒副作用。實際上很多保健品都已被發現了有很多毒副作用,例如上述草藥保健品中,人參、銀杏能抗凝血,聖約翰草能降低體內雌激素含量,紫錐菊能引起嚴重的過敏,鋸葉棕能幹擾性激素代謝等等。美國那些大品牌廠商把這些保健品的有效成分完全去掉,讓它們變成純粹的安慰劑,避免了毒副作用,可謂“業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