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製品

空氣汙染是熏臘肉造成的?

2015-01-15 10:25:02 來源: 廣州日報

  原標題:“熏臘肉”致霧霾理由聽得也是醉了

  四川和重慶日前遇重汙染天氣,很多人把熏臘肉看作PM2.5上升的原因之一。達州市更是宣布,當地空氣汙染的禍首是熏臘肉。誌願者連續3天走訪了主城10多個臘肉熏製點, 通過儀器測試發現,雖然熏臘肉會產生PM2.5,但稍微遠離其影響就非常有限。

  “空氣汙染是熏臘肉造成的”,這個理由讓人聽得也是醉了。由於製作方法獨特,熏製臘肉、香腸等都是用樹枝或木柴手工烤製,確實會產生一定的煙霧,增加PM2.5含量,成為空氣汙染源之一。但是,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就將重度空氣汙染歸咎於熏臘肉,就難以令人信服,反而有逃避治理汙染責任的嫌疑。

  熏臘肉到底對空氣汙染有多大影響,非常容易判斷,隻需抽樣測試即可,用科學數據說話,而非主觀臆斷。事實上,從誌願者的走訪測試結果看,熏臘肉產生的PM2.5影響範圍都不超過50米,對下風處5至20米的範圍影響最大。可見,熏臘肉雖然增加了空氣中的汙染物總量,但因其比較分散,且影響範圍有限,並非空氣汙染的罪魁禍首。

  去年北京市在發生重度霧霾天氣時,曾經將居民炒菜產生的油煙作為主凶,而專家通過實際測算後發現,汽車尾氣、工業汙染、建築施工等才是PM2.5的主要汙染源,居民生活產生的PM2.5含量占比並不大。這跟達州市的“熏臘肉是空氣汙染禍首”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相關政府部門在缺乏真憑實據的情況下,為了堵住公眾的嘴巴,而隨意捏造的謊言,為治汙不力開脫。

  治理空氣汙染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既然發生嚴重汙染天氣,就應找出導致汙染的因素,通過科學測量評估各種汙染源的影響,而非空口說白話,拿“替罪羊”遮掩汙染真相。治理空氣汙染是一個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采取綜合措施,降低汽車尾氣排放量,控製揚塵,嚴懲工廠非法排汙等。

  當然,市民也不能束手旁觀,應該認識到治理空氣汙染需要共同努力,個人可以從改變生活習慣、出行方式入手,減少汙染排放量。比如熏臘肉的時候,能否改變製作工藝,控製煙霧排放;炒菜時少放點油;近途出行改以步行、騎自行車、坐公交車為主,少開車等等。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