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蔬菜打擦邊球無標準可依

2014-12-02 10:47:36 來源: 金羊網

  有機蔬菜因為“無公害、無化肥、無農藥”的特點,越來越多地受到市民尤其是中高收入人群的關注與青睞。記者近日走訪廣州市商超時發現,有機蔬菜在高端商超較受歡迎,但對於缺乏專業知識的普通消費者來說,仍然存在難以辨別的情況。而在有機蔬菜的品牌比例上,外地的品牌明顯多於本地產品。

  市場掃描

  廣州市場八成機蔬菜來自省外

  記者走訪廣州市內多家大型超市,發現廣州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有機蔬菜有數十個品種,其中葉菜類的價格在每公斤20-45元之間,瓜果類的價格在每公斤25-50元之間,與普通蔬菜價格相比高出4到10倍。

  在吉之島天河城店,有機蔬菜專櫃占了生鮮蔬菜區的一大半麵積,品牌主要有自然之星、有機農莊等。其中,自然之星的蔬菜產地標識為山東濰坊,250克的奶白菜標價為12.8元,秋葵則為24.8元/500g,此外還有洋蔥、白蘿卜、白菜等其他品種,價格基本在25元/500g左右。有機農莊品牌的蔬菜產地大部分標示為昆明,該品牌一種有機生薑的價格高達99.8元/500g。

  而在Ole太古彙超市,多種蔬菜品牌也顯示產地為廣東省外,如永佳品牌果蔬來自山東壽光。也有來自廣州本地的如“曉峰”品牌,價格相比外地品牌還要稍高一點,如“曉峰”奶白菜價格為15.9元/250g,上海青價格為17.9元/250g。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廣州市場上的有機蔬菜以外省生產的居多,其中通過超市渠道銷售的近八成為外省輸入。據了解,有機蔬菜進入大中超市,需要麵對超市的上架費、管理費、專櫃費、銷售工資等支出,加上運輸成本的增加,進一步拉高了市場上有機蔬菜的價格。

  市民聲音

  是否有機難以辨別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超市有機蔬菜專櫃上的包裝蔬菜並非都有完整的有機食品標識,大多數隻是在包裝的名稱上標注蔬菜名,並沒有明確標注“有機”二字,多數蔬菜的包裝上也沒有粘貼有關有機認證的標簽。

  此外,還有同一品牌下幾種標簽的情況。如同樣來自廣州東升農場有限公司的上海青包裝蔬菜,一款標簽為精品上海青的價格為16.8元/500g,另一種有無公害標簽的價格則為11.2元/500g。而記者在隨機采訪中發現,多數市民並不了解什麼是有機食品及如何辨別,大都是從食品上的標簽和價格上來判斷。

  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工作人員胡小姐對記者介紹,經過有機產品認證的蔬菜,包裝上有有機認證標誌和有機碼,通過有機碼可以在國家認監委的網站查到產品的名稱、生產企業、包裝規格、認證機構、認證有效性。而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市麵銷售的蔬菜都應達到無公害標準,沒有貼標簽的隻能說是無公害蔬菜。

  據了解,為防止有機產品中混雜普通產品或者以非有機產品假冒有機產品,今年4月起開始實施的新版《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建立了有機碼製度,采取“一品一碼”的方式,凡是有機產品的銷售包裝上,都有中國有機產品防偽追溯標簽,包含了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誌及其唯一的有機碼、認證機構名稱等。隻要登錄國家認監委官方網站中“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係統”,在中國有機產品公共服務專欄輸入17位的有機碼,就可了解相關產品的生產企業和對應有機產品認證證書等信息。

  在天河區一家百佳超市裏,記者發現有一款有機金針菇價格僅為1.9元/件,其包裝上標示出了有機認證標簽並標明為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許可,但經記者在農產品認證係統上查詢卻發現,這家生物科技公司的有機認證在今年8月29日就已到期失效。

  專家觀點

  有機蔬菜沒有營養優勢

  在選購有機蔬菜時,無汙染、高營養、高質量通常作為賣點,然而有機蔬菜一定比普通蔬菜有營養嗎?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世界杯赛程预测 係副教授範誌紅對此表示,“有機食品與普通食品相比其優勢不在營養價值高低,而在於安全性更高、風險更小。”

  據介紹,在有機食品生產環節,因為其要求生產環境潔淨、無汙染;在生產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人工合成化學物質,例如農藥、化肥等,原材料必須符合有機食品標準,對廠區、設備、工藝、衛生條件和生產人員也有嚴格要求。如果確實是有機環境下種出來的,這樣的蔬菜肯定是很安全。但與此同時,蔬菜種植可能有蟲害、病害,不用農藥、化肥,隻能使用一些物理措施,救治力度有限,也沒法做到高產量。

  範誌紅介紹說,此前美國兒科學會曾在一份有機食品報告中指出,與傳統食品相比,有機食品在殺蟲劑殘留水平方麵優勢明顯,但有機食品在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劑、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含量上與傳統食品並無區別。

  需要注意的是,“安全”和“健康”是兩個概念。範誌紅表示,對食品來說,是否真正帶來健康效果,主要看膳食搭配是否合理。“最重要的是應該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低脂或脫脂奶製品——不管是有機的還是傳統的,這些飲食已被證明對健康有益,不要因為選擇了有機食品就減少健康食品的總體攝取量。”

  ■鏈接

  市場售賣的多為無公害蔬菜

  我們每天消費的蔬菜,目前分為四個等級:普通蔬菜對化肥農藥的使用沒有任何限製和標準,與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蔬菜是層層遞進的關係,越往上安全程度越高。擁有國家農業部發布的蔬菜產品質量標準的,隻有綠色蔬菜和無公害蔬菜兩種,而市場上標注“精品蔬菜”的,則沒有任何國家認證資質。

  無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質(如農藥殘留、重金屬、亞硝酸鹽等)的含量,控製在國家規定的允許範圍內,人們食用後對人體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市民在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購買的一般蔬菜,即為無公害蔬菜。

  綠色蔬菜是指在產地生態環境良好的前提下,按照特定的質量標準體係生產,並經專門機構認定,允許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無汙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蔬菜,市民可以認準包裝上的綠色食品標識。

  有機蔬菜則是指在蔬菜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有機生產規程,不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的,以及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采取一係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平衡,維持農業生態係統持續穩定,且經過有機食品認證機構鑒定認證,並頒發有機食品證書的蔬菜產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