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

進口保健食品同樣應有我國注冊號

2014-11-24 10:00:10 來源: 法製日報

  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那麼,消費者應該如何區別藥品與保健品?如何鑒別真假保健品?四川省瀘州市食藥監局為你支招。

  據介紹,保健食品必須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或衛生部批準注冊,並取得注冊證號。普通消費者可以通過保健食品上的“藍帽”標誌進行識別,國產保健食品注冊證號的標準格式為“國食健字G+八位數字”或者“衛食健字(年份)第(順序號)號”,進口保健食品注冊證號的標準格式為“國食健字J+八位數字”或者“衛食健進字(年份)第(四位順序號)號”。特別需要提醒的是隻有標示“藍帽”及注冊證號的才是保健食品,沒有標示的均不是保健食品,消費者要正確區分。

  保健食品包裝上標注的保健功能是消費者了解保健食品功效的最直接體現,但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保健食品不得使用明示或者暗示治療作用以及誇大功能作用的文字,如標示有“對某某疾病有治療作用”“對某種症狀100%有效”“無效退款”等類型的用語時,消費者就應注意甄別真假。因為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國家有嚴格規定,不可能出現治療疾病的現象,但凡遇到這種情況,消費者可以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谘詢,防止上當受騙。如是身體患有疾病的消費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或正規藥房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購買藥品進行治療,不要盲目輕信宣傳,延誤病情。

  近年來,保健食品銷售的花樣不斷翻新,最突出的就是利用健康講座的形式聚眾銷售,一些消費者特別是一些老年朋友,由於不具備專業知識,缺乏對該類產品的鑒別力,加之商販的引導性宣傳,容易輕信購買。食藥監局提醒消費者,遇到此類情況一是不要輕信所謂“專家”對你健康狀況的診斷,要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二是可以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進行谘詢,聽取專業監管人員建議。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