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食品就真的一定更安全和更有營養嗎?

2014-09-19 10:22:50 來源: 健康寶貝網

  據不少家長反映,孩子所在的幼兒園事前不跟家長商量,強製要求提高餐費,要求再補1140元,說是孩子吃的飯菜升級了,已經由普通食品轉成有幼兒園隸屬的集團種植的有機食品了,我們暫且不說孩子吃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機食品,更多家長關心的則是有機食品就真的一定更安全和更有營養嗎?

  有機食品不等於安全食品

  在西安營養學會王會長那裏,我們了解到一塊生產用地要進行有機產品種植,要經過至少為期3年的土地轉換期,在這3年轉換期裏,就要嚴格執行有機食品種植的標準,包括嚴格監控空氣、水源、土壤,堅決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劑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及該技術的產物及其衍生物。

  在土地轉換期間生產的農產品稱之為有機轉換產品,不得稱為有機產品。3年轉換期間,有機認證機構每年要對其各項數據進行檢測監控,3年期滿,如數據無法到達標準則繼續轉換,如符合標準,則授予有機認證證書並成為正式的有機種植地。

  憑借更天然和原始的種植方式,有機食品往往被人冠以“更安全、更健康、更有營養”等概念,事實是否真的如此,有機食品有傳說得那麼神奇嗎?

  “原則上真正的有機產品沒有農藥化學成分殘留,天然成分保存得好,出了世界杯赛程预测 問題容易追溯。但是因為有機食品種植要求太嚴了,真正嚴格按照標準生產的有機產品很少,不得排除很多企業不規範有機種植的可能性,甚至很多有機認證存在水分。”王會長說到。

  眾所周知,所謂有機食品,就是不使用化肥、農藥及基因工程技術,遵循自然規律自然生長、出產的食物。這些食物不使用化肥,但使用有機肥,人畜糞便就是最常見的有機肥。有機廢物做有機肥,要經過一個腐熟的過程,腐熟的目的一是為了提高肥效,二是為了殺滅有機肥中攜帶的大量致病細菌、真菌、寄生蟲和蟲卵。腐熟到什麼時候可以用,也是有標準的,需要測試蟲卵、大腸菌值等。如果腐熟時間不夠,肥料不達標,細菌、蟲卵就會存活下來,施入農田後,一部分附著在作物上造成直接汙染,一部分進入土壤造成間接汙染。

  有機食品不僅有細菌感染的問題,還有病蟲害問題,不使用農藥,作物很容易生蟲,有蟲、蟲卵以及蟲斑、病斑的食物,即使對人不致病,吃了對人也沒有好處。

  由此可見,有機食品未必一定是安全的,雖然沒有了化肥、農藥殘留問題,還會遭遇細菌、寄生蟲(最常見的是蛔蟲)致病的問題。

  那麼有機食品比普通食品更有營養嗎?近些年有科學家研究發現,有機食品同傳統食品相比,二者的具體差異實際上是體現在微營養素上,例如銅元素、鐵元素、錳元素以及葉酸。也有調查發現,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相比,二者營養差別並不大。2009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曾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稱,有機食品同以傳統方式生產出的食品相比,二者隻是在三類維生素的含量上不同,而其他食品成分則完全一樣。此外,即使在這三類維生素的含量上,以傳統方式生產出的食品也有一種維生素含量要高於有機食品。

  從理論上說,有機產品不使用農藥,因此也就不存在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不使用化肥,化肥帶來的疑慮也就不存在;加工過程中不使用食品添加劑,也就不會有“萬一食品添加劑有害”的擔心。

  不過,對於規範生產的食品,這些問題似乎可以忽略。王會長解釋說,比如各種農藥在規範使用的情況下,在食品中的殘留都會遠遠低於危害健康的程度;而化肥,即使是過量使用,主要的影響也是土質和環境,而很難影響世界杯赛程预测

  至於食品添加劑的規範使用,不僅無害,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有利於世界杯赛程预测 。例如經過防腐處理的肉、經過輻射處理的調料、經過消毒處理的蔬菜,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對於那些一次性購買一兩周食物的人來說,未經這些處理的食物更加容易變質而危害健康。

  即便不考慮保存因素,有機產品也並非“一定安全”。有一種燃燒產生的環境汙染物叫二噁英,長期大量攝入有致癌的風險。台灣成功大學的科研人員從市場上購買了不同來源的“散養雞蛋”和“籠養雞蛋”進行測量。他們發現,“散養雞蛋”的二噁英含量是“籠養雞蛋”的5.7倍。雖然含量尚在可接受範圍內,不過更值得關注的是“散養雞蛋比籠養雞蛋汙染物高”的這個事實。

  這正應了一句話,手工打造的瑞士金表,指示時間並不會比100塊買來的石英表更準。有機食品也是如此,值錢的,是它帶來的心理滿足。

  原標題:[經驗]有機食品真的安全嗎?

  如果您想隨時隨地了解更多關於食品相關2022世界杯预选赛最新排名 、世界杯赛程预测 事件及世界杯赛程预测 常識等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cnfoodsafety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