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蔬菜流通環節難度何在

2014-06-17 10:01:05 來源: 2022世界杯分组我来预测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2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7%,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約0.9個百分點,而1月份這個數字為1.23個百分點。其中,鮮果價格上漲19.7%,鮮菜價格上漲3.3%。對比1月份的數據我們看到,今年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5%,其中食品價格上漲最為突出,為3.7%,而鮮菜和鮮果價格上漲更是達到環比漲幅超過10%。由此,不能不引起人們對於蔬菜價格的關注。

  專家們形成共識,認為今年物價有望基本穩定。道理簡單:國際經濟雖呈現複蘇景象,美國宣布適時退出適度寬鬆貨幣政策,有可能帶來輸入性通貨膨脹,可是國內生產能力過剩也是不爭事實,將抑製工業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但是,蔬菜是剛性需求品,又是季節性產品,極易造成價格波動。菜價成為影響物價的突出問題已經為近年市場行情所證實:如今年1月份鮮菜價格比去年12月份上漲12.1%,同比仍然上漲2.1%;2013年CPI漲幅為2.6%,蔬菜價格漲幅卻為8.1%;2010年前後蔬菜價格如同過山車般輪番上漲,什麼“薑你軍”“蒜你狠”“豆你玩”“一棵白菜貴過一斤半豬肉”“一棵蔥10元錢”等等。筆者認為,要改變蔬菜價格過度上漲局麵,就要創新流通模式,通過改革釋放政策性紅利。

  政策對於蔬菜流通渠道業已產生影響,隻是當前改革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深化。政策紅利主要包括兩點:大城市要有自己的菜籃子;市長要管菜籃子。這些都是針對蔬菜市場買全國賣全國的流通格局而製定的措施,該種流通模式曾經造成蔬菜市場巨幅波動,2010年蔬菜炒作之風為建國以來罕見,年底國務院下發國辦發【2010】18號文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按要求推出當地“菜籃子”規劃。2012年中央領導更是明確提出“大城市要有自己的菜籃子”,“省長要管米袋子,市長要管菜籃子”,標誌著菜籃子工程領導責任製的建立。目前,各大城市菜籃子工程取得成效,如北京市宣布,2015年有望實現蔬菜種植麵積70萬畝,外埠蔬菜供京生產基地80萬畝,使蔬菜的自給率和控製率提高到35%和50%。隨著城市菜籃子工程的建立,壓縮了蔬菜的流通距離和流通環節。

  事實上,價格低端的生鮮產品往往受銷售半徑的製約,蔬菜運輸線路過長必定提高成本加大損耗,蔬菜從生產到餐桌要經過七、八道環節,加之某些蔬菜產品如大蒜和生薑等成為資本炒作的追逐對象,抬高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影響惡劣。那麼,治理蔬菜流通環節難度何在?筆者曾經訪問過一些菜農,他們說,現在雖然眼看著菜價很高,但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生產模式,既要顧生產又要顧銷售,很難形成生產和銷售的有效循環。況且,現在的零售環節都設有門檻,也很難進得去。為此,政府應該扶持適度規模的蔬菜生產和擴大公益性菜市場的覆蓋麵,要本著“多渠道,少環節”的原則,深化流通領域的改革以及製度創新。

熱點推薦